生態環境部: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守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命線”
發布日期:2023-05-31 作者:生態環境部 點擊:
5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回答記者關于監測數據質量的提問時表示,近年來,我部一直堅持“保真”“打假”兩手發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手段的質量監管,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個別地方依然存在人為干擾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下一步,將持續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制定加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重點工作計劃,對人為干擾監測站點、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惡劣行為,堅決“零容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蔣火華介紹,生態環境部還是一直高度重視監測數據質量,我們始終強調,監測數據質量是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我們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堅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蔣火華說,今年初,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22年查處的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情況,這些案件表明,排污單位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的現象觸目驚心,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已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蔣火華指出,除排污單位自動監測領域外,我們對環境質量監測領域的數據真準全問題也非常關注。因為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直接服務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保真”“打假”兩手發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手段的質量監管,取得了較好成效??傮w來看,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是可靠可信的,但個別地方依然存在人為干擾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因此,監測數據質量監管一絲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頓,永遠在路上。
蔣火華介紹,2022年,有兩個案件很有警示作用。一是某國控城市大氣點位周邊發生的無人機噴淋案。涉案人員企圖通過“選擇性治理”的方式影響國控監測點位周邊環境質量,達到大氣質量目標考核要求。最終,地方有關部門依規依紀給予相關責任人員免職、黨內嚴重警告、誡勉談話等黨紀政務處分。二是某國控水站發生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涉案人員用海綿堵塞采水口管路,干擾監測,造成該站自動監測數據出現異常,嚴重影響了國控水站自動監測系統正常運行。最終,地方審判機關依法判處涉案單位罰金5萬元,判處5名涉案人員有期徒刑1年至8個月不等。
蔣火華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努力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一是持續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二是制定加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重點工作計劃,重點圍繞國控站點監測運維質量、基礎保障和人為干擾等方面,及時發現并整改突出問題,查處通報典型案例。三是對人為干擾監測站點、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惡劣行為,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一查到底,絕不手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
聲明:本文轉自生態環境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